隋文帝杨坚为何舍弃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?
谢谢悟空邀请。这不是一个好问题,命题不对,起码不确切。太子杨勇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,隋朝二世即亡,与隋炀帝刚愎自用,好大喜功有关系,但完全归结到“废太子立晋王”上似乎不妥。刚刚回答了类似的问题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,在这里简单地再说一下。
01
废立乃政治需要
历史上任何一位太子的废立都不会是皇上一句话那么简单,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,最终谁废谁立,都无非是政治需要以及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。太子杨勇的废立更是如此。
隋文帝杨坚四十岁登上皇帝之位,励精图治,开创了“开皇之治“”,并且在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灭掉陈朝统一了中国。作为开国之君,深知创业之艰,更明白守业之难。他之所以在开皇二十年废立太子,当然有诸多因素存在,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为隋朝长远安定考虑。
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,是未来国家最高的统治者。作为在位帝王,确定继承人时自然有个人偏好因素的影响,但绝不会仅仅以此作为最重要的因素,特别是隋文帝这样打天下,有作为的首位帝王,考虑最多的还是选定能够掌控天下,继承大统,传承万代的接班人。
02
太子杨勇难当大任
杨勇,隋文帝杨坚长子。家有长子,国有大臣。杨勇一直是被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。北周时,曾任洛州总管、上柱国、大司马,统领禁卫,隋文帝很早就立为世子。隋建国后第三天,就立为太子,军国政事等,皆令杨勇参与决断。可见作为政治家的隋文帝,对杨勇寄予的信任和期望。
然而,身处高位的杨勇,既没有没有管理的才能和手段,更没有令人信服的工作业绩,这不仅是不称职的,更是危险的。最大的问题还是杨勇缺乏政治家的韬略和愈挫愈勇的斗志。
太子杨勇悠哉悠哉的时候,他的兄弟晋王也就是他的政治对手都在干嘛呢?
晋王杨广知道独孤皇后对太子杨勇厌妃宠妾十分不满,于是只按照规制确定姬妾,而且只和萧妃厮守。于是独孤皇后更讨厌杨勇,并对杨广的德行大加称赞。独孤皇后每次抱怨云氏专宠、感叹元氏夭亡时,杨广也跟着痛心疾首,让皇后更加喜爱次子杨广。
杨广知道他的父亲崇尚节俭,隋文帝巡视扬州,幸临杨广的府邸,看到乐器的琴弦大多断绝,又有尘埃,好像没有使用,以为杨广不喜欢歌舞艺妓,很赞赏他,当时人们称他仁孝。
杨广不仅在品行上与大老板保持高度一致,而且战功赫赫,政绩斐然。
开皇八年(588年)冬天,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,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。
开皇十年(590年),江南各地发生反叛。隋文帝派杨素去讨伐,彻底平定了江南之后,杨广奉命到江都任扬州总管,十年之功,扬州大治。
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,孰优孰劣,不言自明。
杨勇在太子之争中都不能胜出,在隋朝初立,政权不稳固,地方势力虎视眈眈,面对如狼似虎的各方诸侯又能如何摆的平?!
大多诟病杨广采取欺骗手段上位,更没有道理。一个政治家不懂得韬光养晦,戒急用忍,是不会有作为的。
虽然太子杨广最终被历史证实未能担当起让大隋长治久安的重任,但是,他的失败主要是当上皇帝以后盲目追求发展速度,好大喜功的结果。他的这种性格,在当皇帝之前并未充分暴露。仅以当时的情况而言,废立太子,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。 魏征在《隋史》传论中批斥隋文帝及独孤皇后废立太子,其逻辑起点在于证明李唐取而代隋朝的合理性,把隋炀帝战略错误上升为罪行,有失公允。
581年二月,在众位大臣的拥戴下,杨坚取代了北周静帝,登基为帝,国号隋。杨坚是隋文帝。
杨坚只娶了一个女人独孤伽罗,杨勇是他们的大儿子。所以,杨坚称帝不久,就册立独孤伽罗为皇后,册立杨勇为太子。
后来隋文帝却又废了杨勇这个太子,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,这是为什么呢?
从杨勇与杨广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对比,可以很清楚看出隋文帝这一废一立是否真有道理的。
杨勇不孝;杨广大孝
隋文帝与独孤皇后都崇尚节俭。隋文帝曾说:“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。”
杨勇偏偏奢侈浪费、讲究豪华排场。杨勇经常穿着老岳父送来的奇装异服,即使上朝也不正规。
四川地区出产的马镫本来就已经很讲究,可是杨勇却还要精细加工花纹。
隋文帝知道后很生气,告诫他要注意节约。隋文帝把自己过去穿过的衣服留给他,叫他常常看看、以自警戒;给他一把旧刀,让他记住打天下的艰难;还给他一些粗粮,叫他别忘记过去。
杨广则不同,每次去朝见父皇、皇后的时候,他都是穿着很普通的服装。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到杨广家里去,看到的妻、妾、仆人也都是穿着一般,没有奢华着装。
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是一夫一妻,他们要求儿子与妻子恩爱,不要娶太多的小妾。
杨勇好色成性,放肆不羁。
独孤皇后亲自为杨勇挑选出来太子妃,希望得到杨勇的宠爱。可是,杨勇不但违背母亲的心愿,而且非常喜爱容貌姣好的小妾云昭训,与云昭训生了三个儿子。令独孤皇后不能容忍的是太子妃竟然暴病而亡。
后来杨勇与其他小妾又生了6个儿子。独孤皇后总是认为元妃很可能是被人谋害的。独孤皇后对杨勇心生怨恨,认定杨勇不能承继大统。
杨广也喜爱女色,但是他表现不同。
被册立为太子之前,杨广顺应母亲,只跟正房妻子萧氏恩恩爱爱、卿卿我我。有一次,父皇来到杨广住所。杨广赶快叫美妾藏起来,身边仅留几个穿着粗裙布衫的老妇。杨广很高兴。
杨勇处处不遵从父母,确实就是不孝;而杨广时时让父母满意,真是大孝。
杨勇不忠;杨广大忠
杨勇还是太子的时候,有一年冬至,隋文帝注意到百官都去东宫。杨勇穿着法服、奏响音乐,接受百官朝贺。
明显僭越君臣礼仪,犯了大忌,隋炀帝当然非常生气,他下诏禁止。从此开始,隋炀帝对杨勇恩宠逐渐减少,渐渐生出猜疑之心。
不能怪隋文帝,杨勇想当皇帝的心情实在太过迫切,而且操之过急。
与杨勇不同,杨广对父皇非常忠诚。
有一次,杨广随父皇围猎。突然,天下大雨,左右侍从给杨广披上一件雨衣(油布做的衣服)。杨广坚决不穿,并且义正辞严地说:“士卒们都在大雨中淋着,我怎能忍心披上它呢!”隋文帝看他身先士卒、与士兵打成一片,心中陡然大悦。
每次需要出征打仗,杨广总是主动请缨,替父皇分担重任。
作为儿臣,杨勇、杨广忠逆表现,泾渭分明,十分清楚。
杨勇不智;杨广大智
杨勇整天到晚就是声色犬马,连身边人的身份都不清楚,更没有心思去团结父皇身边的其他大臣、要人了。
600年九月,隋文帝宣东宫幸臣姬威上殿。姬威当众揭发太子杨勇罪恶,向隋文帝上奏太子早有篡位之心。姬威声称:太子说过,将来有人敢谏的话,杀他百来个就自然平息;太子曾占卜说至尊忌在十八年,,诅咒隋文帝早死。
听了姬威的报告,隋文帝泯然泪流。他说:“真想不到生了一个这样歹毒的儿子!”隋文帝下令搜查东宫,缴获了大量谋反的证据。
其实姬威是被杨广派人收买了,成为反太子派在东宫中的卧底,杨勇竟然毫无知觉。
杨广不仅收买卧底,直接获取杨勇的罪证;还巧妙贿赂看相的术士,要术士在隋文帝面前称赞杨广“仁孝”,更有“福相”,可以振兴杨家大业。
杨素本是隋王朝的开国功臣,身居高位,而且此人老谋深算。杨广施展手腕,成功拉拢了杨素。
杨素先去拜见皇后独孤氏,称赞晋王杨广与文帝相类,劝说皇后改立杨广为太子;然后又借故激怒太子杨勇,使杨勇对父皇不满。杨勇扬言要率领东宫兵士撞入后宫等等。
于是,久而久之,文帝终于发出“此儿不堪承嗣久矣”和“今欲废之以安天下”的慨叹!
智谋高下,杨勇与杨广相比,十分清楚。
杨勇不义;杨广大义
有两个纨绔子弟,用弦歌鹰犬来讨好太子杨勇,让太子高兴。其中一人弹奏琵琶歌《娬媚娘》。左庶子裴政认为这是淫邪之声,污秽了视听,多次劝谏太子、停止这样的活动。可是杨勇嫌他多事,把裴政赶出东宫,发配到襄州任总管。
杨勇不分好歹,毫无仁义可言。
杨广迥然不同。他对待手下谋士、大将、甚至百姓都是仁至义尽、毫不亏待。
杨广为了让杨素在父皇面前,替自己美言,让部下宇文述带上大量金宝,到京师和杨约赌博,把金宝都输给杨约,然后向杨约说明杨广的意图。杨约欣然从命。杨约向杨素转告杨广的意思,杨素决定支持杨广夺宗。
589年,杨广率领军队灭亡陈朝。大军进入陈朝都城之后,对城中百姓不但没有进行屠杀,反而好吃好喝的对待他们。陈朝百姓对杨广十分拥护与爱戴。
590年,江南发生大规模的分裂叛乱。杨广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并举,迅速平定叛乱。杨广留镇扬州十年,他依靠佛教和儒学,辅以免除南方十年租税等优惠政策,稳定江南局势,取得巨大成功。
登上皇位之前的杨广,仁义天下、礼贤下士,用大义感召部下和普通民众。
对于杨广的一系列义举,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中、融在情里。
杨勇无功;杨广大功
杨勇被确立为太子之后,基本上没有建立军功。
而杨广却屡立战功、屡建业绩,受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大加奖赏。
588年10月,晋王杨广亲率五十一万大军分八路进攻陈朝,仅仅用了2个多月,于589年结束了陈朝政权。
晋王杨广平陈后率军凯旋,589年4月,隋文帝命长安百姓把城市打扫干净,倾城而出迎接,自己亲自前往骊山慰劳将士,而后在太庙行献俘仪式。杨广高视阔步,率铁骑押解陈叔宝和亡陈的王侯将相列于殿庭,向列祖列宗展示平陈大业的成功。杨广当即被加官夺太尉,赐以辂车、乘马、衮冕之服、玄圭、白储璧,踌躇满志、大出风头。
公元600年,杨广又任灵武道行军元帅,出塞破敌,取得“南平吴、会(稽),北却匈奴”的美誉。
杨广年轻有为,获得朝廷上下一致赞赏,尤其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广更是喜爱有加。
相比二弟杨广的军功,太子杨勇黯然失色,没有什么业绩可以拿出来展示了。
杨勇被废;杨广立宗
隋文帝向来戒心很重,当了解到杨勇的恶意言行之后,开始下令将东宫宿卫拨归诸卫府统管,不给太子留勇健的卫士,每次从仁寿宫还京师时,都严加防备、如入敌国。回到宫中,夜里不能安卧,生怕太子暗害。
隋文帝越想越不安,最终下决心“我虽德惭尧、舜,终不以百姓付不肖子”,要废杨勇以安天下。
600年10月,隋文帝戎服陈兵,一脸严肃地来到武德殿,宣诏废除杨勇。杨勇的子女封王封公主的也一齐被废。杨勇起先以为要杀他,听宣诏书只是被废,连连叩头谢罪,泣下流襟,舞蹈而去。
11月,杨广如愿当上了皇太子。
隋文帝作为开国皇帝,当然希望已经初展宏图的开皇之治、能成为常盛不衰的万代基业。他必须把皇权移交给一位最有能力的儿子,于是他选择了次子杨广,毅然抛弃了嫡长子继承的陋规,行太子废立之大事。隋文帝的杰出表现,是理智的政治家的决策。
杨勇的太子被废,不能怨怪别人,完全是他自己荒淫奢侈、贪图享乐、不思进取,咎由自取的结果。
杨广被立为太子,也不是上天恩赐的,而是他自己大孝、大忠、大智、大义、大功的必然回报,也是他励精图治、勤奋进取、舍生忘死、努力奋斗获得的成就。
至于杨广当上皇帝之后的功与过,不在这里探讨。
我是:岳飞的飞!
欢迎关注,共同进步!
欢迎批评,一起成长
自古以来,统治者基本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:“废长立幼,取乱之道。”然而,有时候认同是一回事,遵守又是另一回事了。历史上,因此取乱的朝代不在少数。
秦始皇沙丘病逝后,李斯赵高废扶苏,立胡亥,秦二世而亡。
再来看更早一些的,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,早年在管仲的辅佐下,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,那是何等的荣耀。由于晚年亲奸臣远贤臣,特别是不顾周朝以来,“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”的继承制度,立第三子公子昭为太子,引发了长子及其公子昭子的内乱,晚年的他被活活困死饿死渴死在沙丘行宫里。更严重的后果是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上位,引发了齐国几十年的动乱,霸王荣耀一去不返。
还有一个就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,由于废长立幼之后良心不安,竟然把赵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继承,结果谁都不服谁,又是一番混战,结果和自己的长子一起被小儿子困在沙丘行宫也是活活饿死了。
杨坚对这些历史不可能不知道啊,这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,那么他为什么还敢这么干呢?这里面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,我们分开阐述一下。
首先看看杨坚和孤独皇后的原因
关于杨坚的专情,这里确实需要表扬一下,一个帝王,全国女人们的老公,喜欢谁就要谁的男人,能够忍住诱惑,一辈子只喜欢一个女人,实在是太难得了。可是你专情也不必非要天下男人都和你一样吧,所以杨勇虽然性格仁厚,但是由于比较喜欢美少女,这就引起了杨坚和皇后的不满。
特别是皇后,据说是一个特别爱嫉妒的老女人,当年刚结婚的时候就和杨坚约法三章,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许纳妾。杨坚也真是个爷们,这么多年来,愣是践行前约,即使是做了皇帝也不纳妾。
所以怎么生出来一个色色的杨勇呢?估计两口子经常在讨论这个问题。试想一下,对爱情如此忠贞的两个人,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,应该是有所偏好的。
这时候有个人就靠自己完美的表面形象征服了这夫妻俩,那就是小儿子杨广。这小子天生是个戏精啊,自从某一次窥视到了皇后的心思之后,就开始大演特演,不拿影帝誓不甘心。
有一次,皇帝皇后联袂来看看小儿子杨广,听到消息的杨广正在和娇妻美妾被窝里玩猎人打兔子的游戏。一听皇上和皇后来了,吓的不得了,赶紧吩咐那些妖艳妩媚风情万种的小妾都躲到暗室里,只留下了几个面貌苍老的老太婆站立左右。匆匆忙忙把皇帝皇后迎了进来。
老两口进屋一看,心中就是一个赞啊,“这小儿子真好啊,你看看,一点都不贪图美色,竟然用的都是这么老丑的女人。”
又留神看看一边的琴,发现琴弦都断了,而且落满了灰,心中更是大赞,“看来广儿真是个好孩子,一点都不贪图享乐!”
只能说杨广太聪明了,知道应该讨好谁,知道谁才是决定你命运的人。果然,老两口对杨广就更加的喜欢了。
之前,独孤皇后给杨勇找了一个太子妃元氏,告诉杨勇要好好待她,这是我特意帮你找的。可是杨勇心不在焉的,不要想搭理,就喜欢云昭训。结果导致太子妃心病发作,一命呜呼。这一点更加的令皇后生气,总觉得是太子故意害死元氏。所以对太子更加看不顺眼了。
有一年,蜀人进献了了一些精美对铠甲,杨勇就装饰了一下,弄的华丽异常。杨坚看了就不高兴,觉得这个儿子太奢侈太不务正业了。不仅如此,其实在后来,杨坚有点老糊涂了,开始听信小人谗言,并且杀了一些功臣。有些是非不分了,就很容易被人钻空子。
总之,杨勇的很多行为都令皇帝和皇后非常不满。所以很多人在诋毁杨勇的时候,这对老糊涂也都全信了。甚至关键时刻连分辨的机会都不给他。
后来杨勇被囚禁的时候,爬上树向自己老爹喊话,希望再给他机会分辨一下,老杨也只是有点伤心,该怎样还怎样!其实都是自己的亲骨肉,何以寡恩到如此地步呢?这肯定不是一时半刻形成的,都是循序渐进的。
杨广的阴谋
杨广无疑是个人精,也算是人才了,其实他也只是追求梦想罢了,过程并不如何重要,人们只记得结果。
自从他察觉皇上对太子有不满之后,就决定取太子而代之。
首先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正人君子,不贪图美色,不追求享受,前面说的丑姬啊、蒙尘的琴啊,都是小儿科,但是略一施展,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你们不是不喜欢杨勇贪图美色吗?那我就只和萧王妃住在一起,学老爷子,独宠这一个女人。果然,独孤皇后这个满意啊,经常在杨坚耳边吹枕边风,说:“你看杨广和你真像啊,就宠幸王妃一个人,这点像你的风格啊。”杨坚一听也很满意,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杨广把漂亮小美女都藏起来了,夜夜笙歌谁知道啊!
杨广还特别会做人,让上上下下感觉温暖啊。比如对那些有实权的大臣,他是不齿结交,给人一种非常谦恭有礼的感觉。
有一次,皇帝派人到杨广府上办事,差了一个小宫女。结果小宫女来到杨广家之后,吓了一跳啊!因为她竟然看到杨广和萧王妃在门口迎接她。差点把小宫女下晕了,这一辈子哪里有过这样的待遇啊!而接进去之后,杨广已经摆下了一桌上等的席面来招待她,甚至要萧王妃亲自作陪。走的时候又准备了丰厚的礼物,说大家辛苦了,这些礼物带回去大伙分分,没来的也准备了一份,欢迎下次再来。可以说一直送出了大门外啊。上上下下都给了赏钱,连拉车的马都吃饱了精饲料。
你想想,这些看着只是下人的小宫女小太监,可是天天和皇上皇后呆在一起的,他们的作用可不容小觑。
当年西汉时期那个黄门郎不就是毁谤太子,而令太子受到皇帝冷落,才导致的“巫蛊之祸”吗?所以千万别忽视小人物,他们的作用往往能够改变历史。
因为这些小人经常交口称赞杨广的仁爱,所以皇上皇后听了很开心。你想啊,别人夸你儿子,你不可能不高兴吧!哎!对了,就是让你高兴,你高兴了就好办了。所以啊,这两口子对小儿子更加的疼爱了!
然后开始拉拢权臣,他有个非常信任的官员叫张衡,这个张衡为他谋划了夺嫡之策,那就是结交杨素,先从杨素的弟弟杨约开始下手,因为杨素非常信任杨约,凡事都找他商量。
这时候,另一个杨广心腹宇文述出场了。宇文述经常约杨约出来吃喝玩乐,然后就是各种打赌,比如说:“老杨啊,咱们打个赌啊?”
杨约就问:“好啊,你要赌什么啊?”
宇文述说:“我赌我们桌上这一盘是鸡肉。”
杨约一听乐了,心里话:“这明明就是一条鱼啊!这老小子不是喝多了吧?”
于是就说:“好的,我赌了,我赌这是一条鱼!”
宇文述一听,非常懊悔的拍着脑袋说:“哎呀,老糊涂了,看花眼了,愿赌服输,这个汉朝的铜奔马就输给你了!”
就这样,一段时间之后,宇文述就输了很多东西给杨约。后来杨约也觉得有点奇怪,就问宇文述是什么原因,为什么甘心输给自己这么多好东西。
宇文述就说了:“这是晋王送给你的,他想让你高兴高兴,顺便帮个小忙。”
于是宇文述就把杨广欲谋求太子的事情告诉了杨约,并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,蛊惑杨约说:“现在太子失势了,你还看不出来吗?一旦这时候你支持晋王,此事成功的把握还是很大的,到时候你可有拥立之功啊,以后荣华富贵不就唾手可得吗?”杨约一听有道理,这可是助人为乐做好事啊,必须答应。就这样,把杨约搞定了。
后来杨约回去和杨素一说,他也是拍掌叫好。杨约继续说:“现在皇上对皇后的话可是言听计从啊,只要从皇后那里下手,这事准成。”杨素点头称是。
过了几天,杨素进宫见皇后,说起家常,杨素就说:“我发现晋王真是难得的孝子啊,而且风格高尚,不恋女色,这一点和皇上可真像啊!”
皇后一听正合自己的心意啊,就说:“是啊,我是难得有这么个好儿子啊。你再看看太子,天天只知道吃喝玩乐。而且啊,他对晋王也颇多猜忌,真怕他以后会害了晋王。”二人眼神一对,意思全明白了,于是皇后就赏了杨素很多东西,叫他全力支持废掉太子,改立杨广。
此外,杨广还收买太子的宠臣姬威,叫她暗中察看太子的动静,并向杨素一一汇报。
其实这时候,诬陷太子的谣言已经满天飞了,只是还没有大臣向杨坚报告,所以杨坚急于找到一个原告。
一年的秋天,杨坚回到长安,就对大臣说:“我怎么回到京师感觉有点心慌呢?”吏部尚书牛弘回答道:“这都是老臣不尽职啊,所以害的皇上担忧了。”
其实这是杨坚的一个借口,他想看看有没有人站出来告发太子,看到没人领会他的意思,就很生气。
转头对东宫官署说:“我住的仁寿宫虽然不远,但是我每次回京时候,都如临大敌。昨晚我拉肚子,本来后殿安静,但是害怕有情况,还是不得不来到前殿,肯定是你们中有坏人想不轨。”
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人拿下,交给有司审问;并且命令杨素把太子的不轨之举告诉群臣。
杨素就说:“我奉命来京,要太子追查刘居士余党,结果太子很愤怒的说党羽已经全部伏法了,还去哪里追讨?又说此事和他不想干。又说当年如果隋代周没有成功,我早就死了。如果皇上竟然对我毫不在意,甚至我的地位还不如一个弟弟,使我处处受限制。”
这时候杨坚也说:“这个孩子已经没资格担任太子了,皇后也经常劝我废掉他,我一直下不了决心,希望他能够改过自新。可是他竟然指着皇后的内侍说这些以后都是他的。太子妃死了之后,我怀疑和他有关,他就发狠话说以后早晚杀了元氏的父亲,这是太子能说的话吗?”
这时候,另一个重要证人上场了,就是姬威。她列举的太子罪状主要包括:
1,说话骄奢。对劝谏者要一律处死,死个百八十个就没人敢劝了。
2,大逆不道,曾经说过一旦掌权就怎样怎样之类的浑话。
3,东宫的东西,尚书遵照法律不给的时候,太子以后仆射以下要杀几个,要他们知道轻慢太子的后果。
4,说陛下对他庶子太多有意见,连个嫡子都没有。竟然说,很多亡国之君也是嫡子啊,比如高纬、陈叔宝等等。
5,诅咒皇上,曾经找巫婆占卜,说皇上没有几年了。
至此,杨勇的太子是再也没办法做了。杨坚随即下令软禁太子,搜捕党羽,罗织罪名。
杨勇未必全无错处
关于杨勇,其实历史上形象还是不错的,说他俊美好学,宽和率真,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。我觉得他的被废虽然有很多外在因素,但是他的内因也不容忽视。
1,个人作风不好,明知道老爹老妈讨厌你不检点,你还非得做在明面上,。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,其实都觉得没什么,一个太子,吃点喝点玩点怎么了,不是多大的罪过吧!但是,别忘了,你还只是个太子啊,国家大事还不是你说了算,你还是要顾及一下的嘛,特别是你老爸老妈的感受。那可是你最不应该招惹的存在啊!
2,是生活腐化奢靡,比如那件铠甲,具体没说他是怎么装饰的,但是一定不是简简单单的挂个珍珠带个宝石那么简单,不然杨坚也不会那么生气。
所以杨坚就告诉他要节俭,奢侈无法长久的。还拿出了自己以前的衣服、用过的刀,甚至还有咸菜。想启发一下太子,可是杨勇并无感触。
3,狂妄自大,不敬父母。在太子妃一事上,他是绝对的责任。你要知道,你现在说了还不算呢!你不能和自己老娘对着干啊?说白了,你总是不着调,随便找些出身不高的侍妾,这将来没有嫡子也确实说不过去啊。
所以其实是杨勇活生生的把太子妃给气死了,比如心梗脑梗之类的。
4、不够聪明没有危机感,太子还不是皇上啊,皇上有时候都会被暗算,何况太子呢?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,你忘记扶苏了吗?
而且后期杨广已经做的那么明显了,你还不赶紧采取措施,这分明就是寻死之道。有时候主动出击未必有效果,但是总比等死还好吧,做了总好过不做。
只要牢牢抓住老爹老娘,你也是他们亲生的啊,未必没有翻盘机会。
5,严重低估杨广的实力,对自己这个弟弟,杨勇真的是看走眼了。他或许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在处心积虑的算计他;也没有料到自己的父母会那么无情的对他开刀。所以结果还是很悲剧的,杨广一上台就把他弄死了。
当然了,他没有能够上位,关键还是历史把他抛弃了。有句俗语说得好“枪打出头鸟”,太子这个身份就是出头鸟,你如果不把其他人算计没了,人家就会把你算计没了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太子很多都坚持不到最后的。他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