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与杨广有什么相似之处?

2022-08-09 0 425

如果把朱棣放在杨广的位置,后者把杨广放在朱棣的位置会怎么样?

向敬之

明成祖朱棣与隋炀帝有不少相似之处:

1.他们都是通过篡位成就皇帝的。

他们最初是藩王,能征惯战富有谋略,为国家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。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把侄儿皇帝建文帝赶下台,自己坐上了龙椅;晋王杨广先是使阴谋,夺了其兄杨勇的太子位,然而篡夺其父隋文帝的皇位。

2.他们都进行了有效的政治改革,实现南北统一。

朱棣在政治上改革机构,在继承朱元璋管理六部负荷繁重的行政制度,完善文官体系,设置内阁;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,在西北置哈密卫,在西南置大古刺、底马撒、底兀刺等宣慰司,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,巩固了南北边防,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;多次派郑和下西洋,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,加强对南海的经营。

朱棣在北京接见外地重臣

杨广改革官制,设五省、三台、五监、十六府等;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,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,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、占婆(今越南地区)及台湾等地。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、珠崖、临振三郡,北边有五原郡(内蒙后套一带)。

3.他们疏浚河道带动和繁荣社会经济。

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,疏浚会通河,凿清江浦,使运河重新畅通,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,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。

杨广开拓大运河,促进了两岸城市的发展,“商船旅往返,船乘不绝” ,江都、余杭、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。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、文化交流,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,都起了促进作用。

4.他们注重文化建设。

朱棣以儒释道三家一身自居,支持编写美化马皇后的《天潢玉牒》、汇编佛家教义北方版《三藏》、辑选传播孝道的《孝顺事实》,还委派重臣解缙征募147名学者大规模、长时间地汇编《文献大成》。后经三年修整,《文献大成》经过2180位各种背景的学者、国子监监生等努力协作,终于成就了今日中国人仍在盛传的22877卷本的《永乐大典》。

杨广为中国藏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他积极网罗人才、亲近人才,大规模地编书、校书,如此行为,已大大强过了不翻书的刘项之徒,也为李唐一代数朝君王大兴集贤院、弘文馆、崇文馆、秘书省等,树立了较为完美、意欲超越的比照形象。朱棣大修《永乐大典》,说不定是受了杨氏的榜样启发。

5.他们采取怀柔的元首外交。

朱棣的外交政策是以“宗主”自居的朝贡外交。当时明朝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上,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,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。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。

杨广在对外交往上,主张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。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,定期朝贡,各国和平相处。如果各国臣服隋朝,隋朝也给予优惠回馈。在这样外交理念下出现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,然而杨广过度夸耀,浪费不少人力与物力。

6.他们为国家统一二不惜穷兵黩武。

朱棣迁都北京,天子守国门。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,从永乐八年(1410)开始,朱棣亲率明军北伐。这次北伐,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,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。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,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,后来朱棣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逝。

隋炀帝杨广

杨广即位后,消灭吐谷浑,征讨占城,征剿契丹。为了解决东北问题,他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,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,征调财物无数,大量士兵、民夫死于战场和劳役,最后导致全国性民变。

都是有作为的皇帝,都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得到了骂名。孟森说:“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,他立有不世之功,创造了明初盛世,但他好大喜功,多疑好杀,手上沾满了鲜血。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。”王夫之在《读通鉴论》中说:“隋之得天下也逆,而杨广之逆弥甚。”

然而,朱棣成就了永乐盛世,而杨广遭遇了亡国之灾。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文舒堂 文书堂 朱棣与杨广有什么相似之处? http://www.seoak.cn/394.html

常见问题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