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宇文化及要杀杨广,让他当傀儡不是更好吗?

2022-08-09 0 515

为什么宇文化及要杀杨广,让他当傀儡不是更好吗?

618年江都发生了一件大事。在隋炀帝的江都行宫内,宇文化及发动了兵变。在宇文化及的授权下,裴虔通、元礼、马文举进入隋炀帝的行宫,企图将隋炀帝控制住。隋炀帝杨广听到了兵变的消息之后,化妆仓皇逃跑。但是元礼等人还是将杨广抓获,宇文化及掌握了实权,隋朝只剩下一个空壳子。隋炀帝被抓之后,其实已经失去了权力,宇文化及掌握了实权。宇文化及完全可以让杨广当傀儡皇帝,利用杨广的余威,拉拢隋朝的拥护者。可是宇文化及却偏偏处死了杨广。

宇文化及处死杨广之后,立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帝,自己担任大丞相,掌握实际权力。宇文化及弑君之后,并没有长久,自己反而成为众人眼中的逆臣贼子。虽然杨广暴虐无道,但是毕竟是君父。宇文化及的行为在古代绝对犯了众怒,所以他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。宇文化及在北归的途中,士兵不断逃往,甚至发生了叛乱。宇文化及眼见大势已去,废黜了杨浩,自己也过了一把“皇帝瘾”,自称为大许皇帝。很快,宇文化及便被窦建德所杀。

宇文化及从掌握权力到兵败被杀也就是不到一年时间,宇文化及之所以如此快速败亡和他弑杀杨广不无关系。宇文化及弑杀君父,犯了大忌,即使他当皇帝也是名不正言不顺,更何况当时隋朝还有不少拥护者。为什么宇文化及非要弑杀杨广,留着当个傀儡不香吗?

隋炀帝能力太强,不适合当傀儡

我们都曾经去过动物园,也应该去过野生动物园。无论是哪一种动物园,我们都几乎看不到蜜獾的影子。中外的动物园几乎都没有饲养平头哥。不是这些动物园不愿意饲养平头哥,而是他们根本不敢养。平头哥被关进动物园之后,会想尽各种办法“越狱”,即使“越狱”不成功也不会让你好过。所以最后动物园都对平头哥敬而远之。

杨广就是一个平头哥一样的皇帝。由于杨广是亡国之君,所以历史给他的评价并不好,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杨广的能力。杨广其实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能力的皇帝,我倒觉得杨广在能力上并不比秦始皇和雍正皇帝差。杨广比不上他们的地方就在于,他是一个亡国之君。其实抛开亡国之君,单看个人能力的话,杨广的能力在古代皇帝中绝对算是突出的。杨广在位期间完善三省六部制,成为后世王朝的中央官职蓝图。地方上改州、郡、县两级行政为州、县两级行政单位。杨广营建东都洛阳,实行两京制。军事上完善府兵制,建立强大的军队。此外隋炀帝还是攻灭南陈的统帅。经济上,杨广开凿了大运河贯通南北,兴建官方粮仓。文化上,杨广正式设立进士科,科举选官制度正式成型。

隋文帝也算是一个狠角色,最终也败在了杨广手中。杨广在皇帝的宝座上已经呆了十几年。杨广有能力,而且曾经长时间掌握国家大权,这样的杨广无疑不适合当傀儡。杨广各方面气质,和傀儡皇帝搭不上边。如果宇文化及让杨广当傀儡,无疑是在自己身边埋了颗炸弹。只要有机会,杨广便有可能重新掌握大权。

宇文化及的能力不强而且性格凶残

虽然杨广最终败在了宇文化及手中,但是从能力上来说,他远远不及杨广。宇文化及为人阴险奸诈,而且是一个非常凶残的人。当年就仗着父亲宇文述的权力在长安城内为非作歹。宇文化及一时间成为长安城内闻名的“轻薄公子”,成为人们眼中的不法之徒。宇文化及能够位居高位,也主要是依靠杨广的宠幸,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。在隋炀帝一朝,宇文化及充其量只是一个“弄臣”。如果没有隋炀帝的宠幸,宇文化及充其量只是一个小角色。所以当时就有人将宇文化及与赵高之流相提并论,史称:

“化及庸懦如此,忽欲图为帝王,斯乃赵高、圣公之流,吾当折杖驱之耳。”

宇文化及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,所以他知道自己很难镇得住杨广。宇文化及给杨广当了几十年手下,即使杨广已经没有权力,宇文化及骨子里还是有些后怕。发动兵变之前,宇文化及就非常害怕,史称:

化及性驽怯,闻之,变色流汗,既而从之。

对于宇文化及来说,与其长时间内心害怕,不如将杨广杀死为好。只要杨广一死,宇文化及头上的阴云就会消失。

特殊情况下的兵变

如果按照宇文化及的能力和威望,他肯定无法扳倒杨广。但是历史上,杨广确实倒在了宇文化及脚下。宇文化及能够扳倒杨广,其实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兵变。隋炀帝晚期,隋朝已经风雨飘摇。当时反对杨广的人非常多,但是也有不少人继续拥护杨家天下。李渊虽然进入长安,却不敢推翻隋朝,只是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。杨广所带的军队中,也有不少人是杨广的支持者或者是隋朝的支持者。这些人有可能对杨广不满,但是对隋朝却没有多少不满。发动叛乱的官兵,对杨广最大的不满不是因为他残暴无道,而是这些人渴望北(西)归。

当时杨广北归的道路已经被切断,杨广也不想再北归,而想在南京定都偏安于江南一隅。杨广的态度,引起了当时北方将领的强烈不满,于是这些渴望北归的将领,便开始密谋造反,然后回到故乡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宇文化及被推上了历史的前沿。北方将领司马德戡、元礼、裴虔通等人密谋造反,并且推举宇文化及为主。司马德戡等人才是江都兵变的主要推动力量,而这些人最初的目的也就是北归。

司马德戡等人由“北逃”,逐渐演变为兵变。宇文化及掌握权力,也只是在江都兵变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结果。江都兵变之后,宇文化及率领众人北归。北归时,大量将领逃往。司马德戡等人准备再一次发动兵变,将宇文化及赶下台。宇文化及先下手为强,粉碎了司马德戡等人的阴谋。如果当时宇文化及不杀杨广的话,司马德戡等人极有可能将杨广搬出来。

所以对于宇文化及来说,将杨广杀死然后放心北上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。

宇文化及想当皇帝

宇文化及虽然能力和威望很一般,不过他的野心却不小。宇文化及也想尝一尝当皇帝的感觉。宇文化及可以轻而易举地废黜杨浩,却不能轻而易举地废黜杨广。如果宇文化及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,趁着兵变杀死杨广则是最佳的选择。如果不趁着兵变杀死杨广,日后再想杀死他则需要耗费一番精力。

宇文化及北归途中遭到了李密的截击,损失惨重。宇文化及即将败亡,仍然不忘尝尝当皇帝的滋味。于是,宇文化及便草草称帝。史称:

\”人生故当死,岂不一日为帝乎?\”

宇文化及的大许皇帝也就是当了不到一个月时间,在历史上也没有人承认这个皇帝。不过宇文化及却在临死之前尝到了当皇帝的感觉,只不过这个感觉未必好。

宇文化及不该杀杨广

在古代,弑君之罪堪称为所有罪名中最不可接受的一条。古人即使造反或者篡权也都尽量避免“弑君”,弑君之人后来也基本上成不了最高统治者。隋朝末年,想置杨广于死地的人,何止宇文化及一个。但是,大家都不敢公开弑君。李渊占领长安之后,也只是遥尊杨广为太上皇,并不敢公然废隋。宇文化及做了许多人想做而又不敢,又希望别人做的事情。

宇文化及弑杀杨广之后,一方面为诸侯清除了称帝的障碍,另一方面也让自己成为天下公敌。

孔德绍曾经说:

“宇文化及与国连姻,父子兄弟受恩隋代,身居不疑之地,而行弑逆之祸,篡隋自代,乃天下之贼也。”

李密曾经说:

“荷国士之遇者,当须国士报之,岂容主上失德,不能死谏,反因众叛,躬行杀虐,诛及子孙,傍立支庶,擅自尊崇,欲规篡夺,污辱妃后,枉害无辜?不追诸葛瞻之忠诚,乃为霍禹之恶逆。天地所不容,人神所莫祐。拥逼良善,将欲何之!。”

各路义军纷纷起兵攻打宇文化及,最终宇文化及也被其他义军所杀。宇文化及亲自葬送了杨广的性命,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。

617年十一月九日,李渊攻入长安。

四天后,李渊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。

于是,隋炀帝杨广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遥尊为了太上皇。

就在李渊造反前后的这段时间,其它地方也是豪杰并起。

关陇豪族出身的梁师都割据河套地区,继皇帝位,建立梁国。

南梁皇族后裔萧铣拥兵四十万,于江陵继皇帝位,宣布复辟南梁。

江西的林士弘在南昌称帝,建立楚政权。

窦建德在河北沧州献县称王,割据一方。

杜伏威击败隋军,在淮南自称总管,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。

突厥人册封刘武周为“定杨可汗”,刘武周有了突厥人支持,遂自称皇帝,国号“汉”,于山西北部建立割据政权。

隋朝前左翊卫将军郭子和联合地方士人杀死地方官,开仓赈民,割据榆林,自立为王。

陇西富豪薛举杀死本地县令,起兵造反。后囚禁郡县官员,开仓散粮,获取民心,称帝于兰州。

河西豪族李轨听说薛举造反后,随即也在河西举兵,自称凉王,割据河西走廊。

如果再加上河南、山东的瓦岗军势力,此时的隋炀帝,基本可以说就是“光杆皇帝”。

还听他命令的地方,不过就是东都洛阳和江东等几块零散地盘。

还听他命令的军队,不过就是守卫洛阳的王世充部和他从关中带到扬州的十余万人。

面对如此囧况,隋炀帝又在干什么呢?

隋炀帝自从到了扬州后,除了派王世充镇压瓦岗军外,毫无作为。

从头到尾,他都是待在皇宫里混日子。

醒的时候,他就喝酒,借酒消愁。待喝的昏昏欲睡了,他就睡觉,对政务不管不问。

又过了一段时间后。炀帝心烦意乱,感觉扬州在江北,不安全,担心起义军打他。又感叹自己无力镇压各地的叛乱。

于是,他就产生了一种想法——把大军撤到长江以南,建都南京,割据江南,放弃北方。

也就是这一下,炀帝身边的人,全炸锅了。

我们知道。炀帝从关中跑到洛阳,从洛阳又到扬州,身边的禁卫军都是北方人。当初炀帝下江南时,可没说在南方待那么久。将士们既没有跟着炀帝割据江南的心理准备,也放心不下老家的妻儿老小。

所以,当炀帝下令迁都江南后,禁卫军将士对炀帝积压已久的怒火就伴随着兵变,彻底爆发了。

而宇文化及兄弟也正是乘着这个机会,取代了炀帝,成为禁卫军的新效忠对象。

其实,禁卫军发动兵变之初,并没有杀炀帝的意思。大家只是想趁乱抢掠些财物,然后结伙回老家。

是宇文化及的弟弟,一向性情狂逆的宇文智及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主动召集几个禁卫军将领,说小打小闹没出息,要闹就闹个天翻地覆,把隋杨江山推翻算了。

故而宇文化及才临时被众人推举为首领。

隋炀帝也才被造反的禁卫军将士视为一定要干掉的对象。

所以隋炀帝后来被杀,宇文化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量并不重。

禁卫军造反,是禁卫军将领们的意思。禁卫军杀入皇宫,搜捕隋炀帝,并杀之,也是禁卫军将领与宇文智及早就商量好的。

炀帝后来被叛军活捉,并最终被宇文化及下令勒死。宇文化及不过是顺应军心,就坡下驴之举而已。

而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——叛乱的禁卫军将士没有大志向,领头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赶鸭子上架,没有真本事,缺乏最起码的战略方针。这也就注定了他们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悲剧的。

杀了隋炀帝后,宇文化及拥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帝。他则自称大丞相,封弟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(也是宰相)。然后,他们就带着十余万禁卫军北上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
然而这群人,刚走到半路时,就走不动了。

啥情况呢?大运河被其它叛军截断。走水路走不通了。

宇文化及舍不得金银珠宝,又不可能下令调头回去。便只得下令,纵兵掠夺当地的牛车两千辆,把宫女珍宝共同装车。全军放弃水路,走陆路回关中。

小孩子都知道。坐船走水路,相对不累。

而走陆路,只能靠两条腿,走一千多里,并且还没后勤,是头牛也得累趴下。

所以大军改走陆路后没多久,从上到下就是一片怨声载道。

想想也是。反叛到底图啥?这么累,还不如留在扬州算了。

禁卫军的几个主谋将领听到这种声音,很害怕被士兵干掉。就再次合谋,想把锅都甩给宇文化及兄弟,借他们的人头,稳定士气。

可是这些人还没动手,就被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反杀了。之后,宇文化及大权独揽。成为禁卫军唯一的领导人。他下令大军继续向洛阳进发。然后,他们就碰上了瓦岗军。

当时的瓦岗军领袖,已经变成了李密。而李密因为与隋恭帝杨侗(隋炀帝被杀后,驻守洛阳的隋廷官员不承认宇文化及拥立的杨浩的合法性,便立了杨侗为帝。杨侗和李渊拥立的杨侑是亲兄弟,两人谥号一样)有利益交易。

即:李密去打宇文化及,洛阳方面就不再打瓦岗军。李密可以避免双线作战,同时还可以在打败宇文化及后,获得封赏,甚至可以入朝拜相,成为皇帝的辅臣。

也就是说,李密可以借宇文化及的人头,洗白自己。

李密是贵族出身,只是因为随杨玄感谋反才被迫隐匿民间,又投身瓦岗军。现在有这种洗白的机会,他当然不会拒绝了。

所以当宇文化及的军队和瓦岗军碰头后,立即就被后者一通爆锤。

十余万人被杀得只剩两万多。

如果不是当时王世充知道了李密与小皇帝杨侗的密谋,提前下手,控制朝廷,又派兵侧击李密(如果李密入朝,势必会削弱王世充在小朝廷中的权力),逼得李密不得不调头反击,放了宇文化及一马。

估计,宇文化及当时就会被瓦岗军打死。

后来宇文化及带着不足两万禁卫军退到河北的魏县,准备在当地落脚。但前面说了,河北是窦建德的地盘。他肯定不会容忍宇文化及在自己卧榻之侧酣睡。

所以宇文化及在魏县毒死傀儡皇帝杨浩,僣皇帝称帝后没多久。他就在山东的起义军和窦建德的夹击下,全军覆没,全家被活捉。

听说宇文化及被活捉。炀帝堂妹,此时身为突厥处罗可汗妻子的义成公主很高兴。她怂恿丈夫威逼窦建德杀宇文化及,并接嫂子萧皇后到突厥部落。处罗可汗照办,窦建德实力弱,惹不起突厥人,不敢不从。于是宇文化及一家老小便被窦建德砍了头。

后来,窦建德遣使者护送萧皇后和宇文化及的首级到了突厥部落。宇文化及的首级被长期悬挂在突厥的王廷中示众。

总的来说。宇文化及杀隋炀帝。直接原因是利用了禁卫军对隋炀帝不满情绪。当时天下四分五裂,隋炀帝却不思进取。很多人都对隋炀帝感到失望,想杀他的人不在少数,宇文化及只是其中之一而已。

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继位后,由于认为门阀威胁到了自己,大刀阔斧地革弊纳新,得罪了门阀势力。以致门阀对他阳奉阴违。而他虽然贵为皇帝,却因人心已失(丧失了门阀势力对他的支持),脑袋早就别在裤腰带上了,想杀他的人,数不胜数。他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人刺杀,或暗中被毒死。

隋炀帝从关中搬家到洛阳,原因之一就是关中掣肘太多,他不得不离开。

而他熬到大隋政权即将要大厦将倾才死,也算是很幸运的事了。

至于说留着隋炀帝不杀,让他做傀儡。以当时的情况而言,隋炀帝这个傀儡,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。他说话要是好使,天下就不会大乱了。

宇文化及又不傻。既然炀帝人心尽失,想杀他者不在少数。而随便立一个傀儡,结果可能都是一样的。那还留着炀帝干啥?不怕养虎为患?不怕得罪禁卫军?直接杀了,再立一个更便于控制的小皇帝,岂不美哉?

一句话,没有了利用价值要他何用?死亡才是他最终的归宿,残暴不仁的家伙,没必要为他洗白、唱伟大。离了他,地球照样转,太阳还是东升西落。

就当时的天下形势而言,杨广死不足惜,宇文化及做的对,简直大快人心。他爸结束了南北朝对峙,进而缔造了“开皇之治”的盛世局面,天下一片承平,老百姓也安居乐业。奈何,杨广此人是个败家子,不知珍惜他爸的基业,肆意妄为,不可一世。

先是穷奢极欲,效仿商纣王之享乐,鱼肉百姓。杨广登基以后,一改之前的“节俭”要求,大行奢靡之风,连带着群臣争相追捧,导致政治腐败不堪,百姓怨声载道。期间,官僚有样学样,极尽搜刮民脂民膏之能事,除了上供给朝廷,其余全部用于自己享受,全然不顾人民的死活。如此,朝廷上下作态,杨广难辞其咎,死了也活该。

后又穷兵黩武,不听有识之士劝告,极力“三征高句丽”,以致大败而归,继而严重消耗了国力。更为重要的是,杨广这是以个人之私,大动刀戈,深刻演绎了什么叫做好大喜功。由此造成的结果,就是民心尽失,天下共逐之。换言之,他不仅仅伤害了隋朝的统治根基,而且还大大浪费了民力,以致把隋朝带去了不归路。而常年的征兵,又让多少百姓妻离子散,吃了徭役的苦。故不堪重负的农民,纷纷揭竿而起,誓要推翻隋朝的天下。可谓,杨广不死,不足以平民愤,不足以告在天之灵。

总之,宇文化及杀了杨广,是顺天应民之举。反之,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。

收藏 (0) 打赏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打开微信/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,分享从这里开始,精彩与您同在
点赞 (0)

文舒堂 文书堂 为什么宇文化及要杀杨广,让他当傀儡不是更好吗? http://www.seoak.cn/378.html

常见问题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暂无评论
官方客服团队

为您解决烦忧 -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