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中国开创多个“第一”的杨广,为何是个自负而残暴的亡国之君?
历史上说杨广是个暴君,这一点其实有些冤枉的,反观历史上哪个皇帝没有因为愤怒而杀人啊,在我看来杨广是个明君,只是他太骄傲了,隋朝才刚刚完成大统一正改修身养性的时候,杨广却大兴土木,迁都洛阳,在军事上征吐谷浑,他从没有失败过,只是在三征高句丽的时候,他妥协了,开始听不进去任何忠言,其实只是维持他的骄傲,直到人民活不下去了,打到了洛阳,他才幡然醒悟。
很多为隋炀帝歌功颂德,自以为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的人,一上来就犯大错误,比如“隋炀帝修建了京杭大运河”。what?查查隋朝时北京叫什么?这样张冠李戴怎么可能正确看待历史?顶多就是看印象,凭感觉了,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,甚至还不如只看小说的人。
准确的说法是隋炀帝修建了隋唐大运河。记住,是“隋唐大运河”而不是“京杭大运河”,这很重要,不仅仅是个名字的问题。因为运河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首都的粮食供应,所以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是长安和洛阳,而后来中国经济中心东移,国家的首都换成了北京,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才有了京杭大运河。
有人可能要说:“这有什么?隋炀帝首次把中国四大水系连接起来,他的首创之功应该铭记。”
很遗憾,事实要复杂得多,首先,隋炀帝的运河在隋朝灭亡时已经几乎不能用了,是靠后来几个朝代不断的整修改建才用到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,现在故道大部分已经荒废了。其次,隋唐大运河在建成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允许民间船只使用的,更重要的是,在修建过程中,因为隋炀帝管理能力的低下,导致运河的修建几乎是笔糊涂账,不知浪费多少民脂民膏。就连运河的修建主管是不是传说中吃人的麻叔谋都有很大疑点,何以这么急着把运河吹捧成杨广的功劳?名人效益罢了。
说到底,所谓“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”其实是出活剧,表明了一个全新偶像的诞生历程。为了这个偶像的伟光正,可以运用话术,把他的一切缺点都吹成优点。比如为了说明隋炀帝的伟大,很多人都爱运用皮日休的《汴河怀古》里的“至今千里赖通波”和“共禹论功不让多”两句。可事实上,《汴河怀古》是两首八句,剩下还有六句就被吃了。
这就反应出一个简单的道理,因为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。只要抓住某一个方面,集中表现,哪有反转不了的人?慈禧太后还硬气地向八国联军宣战呢,岳飞还镇压过起义军呢!
其实这就是现在网络键盘侠的常用套路,即:以偏概全,再加上“小小”的篡改历史,绝对受人欢迎。就像古龙的那句话:像大小姐的大小姐很像妓女的妓女没意思,像大小姐的妓女和像妓女的大小姐最吸引人。
很多所谓隋炀帝“第一”的“历史”就是瞎扯,比如说隋炀帝开科举,其实科举南北朝时期刘有雏形了,源头是汉代的“察举制”,真正能够和隋炀帝沾上边的就里面的“进士科”,但其实也只能说是他当政时开辟的,没有任何资料证明他对其有真正的贡献。说他开西域,那是直接无视汉武帝。可怜的汉武帝统治的时间比整个隋朝还长,结果被键盘侠拉来当隋炀帝的背景板,真是羞死先人。不要说“堪比”,真正要比的话,隋炀帝被汉武帝完爆,汉武帝打匈奴,立制度,选贤能,扩疆土,通西域,那样隋炀帝能比上?就是基建,也有牂柯道和夜郎道,隋炀帝除了网络史学家为他涂上的脂粉还有什么?高丽?对不起,汉武帝早打过朝鲜还打赢了。环游中国?汉武帝也早干了,五岳都是他确定的。文学?汉武帝的“赋”好得很。唯一隋炀帝胜过汉武帝的,就只有“惨”了。
把隋炀帝塑造成一个英雄,还是一个悲剧英雄很得一些人喜欢。当然,隋炀帝的个人素质也功不可没。他长得英俊,能言善辩,文采出众,这些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重要的个人魅力。你要说史书有没有冤枉他?多少还是有一点的。比如传世的他好色,很可能是糖尿病的反应。问题是现在的洗白党做事太没底线,挖地三尺也要把黑的说成白的,这就太过了。这里面最典型的当属所谓“隋朝的粮食唐朝吃了几十年”。且不说那时的粮食产量根本做不到,就算是有足够的粮食,断无能五年以上不变质之理,针对这些可笑的“真相”,早有网友撰文指出谬误,但一个谣言既然形成,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平息的。所以还是奉劝一些朋友,有空的时候多看书,看好书,没空的时候多体验生活,《中央帝国的经济密码》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都是不错的书,店用自己的大脑思考,尽量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和数据化看问题的方式,不要再人云亦云了。
1.杨广以军功立身,十三岁立为晋王,封柱国。军人出身的他,四处征战,养成了果敢坚毅,遇事不退缩的性格。
公元608年,杨广决定西巡,此次行动耗费巨大,路途遥远,冒兵戈之险。行动之初,就在朝堂上遭到反对,但是杨广是个坚持己见不妥协的人。此次御驾亲征,彻底消除了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,打通了西域同中原的联系。此次西巡路上,带去部队,随从,后宫10万余人,途中遭遇严寒天气,在人数冻死过半的情况下,依然坚持到达张掖与西域诸国领袖举行了贸易会谈,足以看出杨广非常人的毅力和决心。此次行动后,隋朝国力随之渐衰。
他这种坚毅果敢、杀法决断的的性格,却是一柄两刃剑。一方面能力排众议,行动不收阻碍。另一面却是,独断专行,不听人言的一意孤行,导致朝堂上下离心离德。一味的高压态势只会激起民众反弹。据隋书记载,杨广在位期间,各地暴乱不断,盗贼四起,民众苦于劳役,道路以目。
2. 隋朝的天下得来太容易,他不是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,他是从宇文氏手中夺来的江山,背后离不开掌权门阀贵族的支持。
隋建朝后,以关陇集团为首的门阀把持着朝堂,极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。隋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首先废除了九品中正制,实行科举制,尤其在隋炀帝上位之后,更完善了科举制度,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人才,彻底得罪了门阀贵族,隋朝统治失去了门阀贵族的支持。
隋朝的灭亡不同于其他朝代被农民起义推翻,它是被贵族集团消灭的。
3. 营建东都洛阳,启动了大运河工程,从民间征调民夫,加重了普通民众的劳役之苦,负担之重。在西北大规模屯田,屯田所需费用高昂。炀帝又征天下富户,为之买单。使富户破产者十之有九,一时间怨声载道。
4. 在位仅13年,就四次征伐高丽,西征土谷浑、突厥,民众背了沉重的兵役。
隋炀帝在位颇有建树,创造了历史上多个第一,只是太急于求成,13年间,一连串让国家超负荷运转的举措,耗废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,让这个建立仅三十多年的王朝,背上了沉重的负担,失去了民心和贵族集团的支持,最终走向了灭亡。隋炀帝也背上了自负残暴的骂名,最终落得身死国亡。